广州纺织网手机版
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研究 » 正文

抛开诟病 绍兴纺织业走上重生之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12-26   来源:绍兴县报   浏览次数:259
  2009年即将过去,在经历了前后近1年的严寒拷问后,绍兴经济走在了通往复苏的道路上。显然,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变化,从年初市委、市政府推出“三年建设计划”、出台《五大产业发展规划》起,绍兴经济逐步加大了项目投入力度,加快了转型升级步伐,使经济成功实行“V”型反转,向着更为健康、理性的方向行进。

  企业群落大转型

  2月4日,农历正月初十。一名记者前往绍兴劳动力市场调查,结果发现只有一位生产春季面料的杨姓企业主在这里招一个驾驶员和一个清洁工。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开工不足,鲜有招工之举。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冷热的最生动表情。进入11月,绝大多数绍兴纺织工厂再次出现“民工荒”。而当外贸公司老板拿着订单去织造厂的时候却被告知,现在实在忙不过来。

  这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幕。仅仅在半年前,受“华联三鑫”等事件的影响,外界还对绍兴纺织业抱有质疑。危难之时,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帮助企业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华联三鑫”——“远东石化”,在几个月间,创造了从亏损近百亿元到现金流近7亿元的业绩,从而一举扭转此前的被动局面。

  产能并不是获得这种全球竞争力的全部,甚至在最为艰难的日子里,一些纺织企业仍在拒绝订单。“七色彩虹”董事长杨宝林说,金融危机后,销量锐减。但面对低端订单,这家对美出口最大的中国针织面料供应商咬着牙说“不”,直到阿玛尼、CK等全球顶级品牌的采购经理找上了“七色彩虹”,其所自主研发的“大豆纤维”等面料,卖到了60多元一米,而普通面料售价每米仅为10元左右。

  杨宝林们的故事,是达尔文关于“丛林法则”经典论述的生动案例:“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做出最积极反应的物种。”

  金融危机惊醒的是大量陷身于价格战泥潭的绍兴民企。得改革开放之先、由扎根乡村发展起来的绍兴企业群落,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分工细、成本低,由此导致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技术进步慢。由传统工业向现代化大工业转型,绍兴是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时期了。

  绍兴作为一座老牌的纺织城市,长期以来,其“一流设备、二流技术、三流价格”的制造格局为人诟病。而在金融危机肆虐的日子里,绍兴纺织业走上了重获新生之路。纺织业的这场艰难重生,不仅表现在对关键技术的破解上,它对未来或将产生的更广泛意义是,向设计、营销这条“微笑曲线”的两端进军。

  因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绍兴大量的工厂十分流行向海外企业买化纤面料、袜子、领带的花样。聘请海外雇员,赴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地的全球时尚城市建立自己的设计中心,成为2009年绍兴纺织企业间的一种流行。面料行业的“新乐”、袜子行业的“锦裕”、领带行业的“摩登”,这些公司在业外或许并不知名,但他们均已建立起海外设计中心,从而进入到利润的另外“一条隐秘的渠道”。

  不难发现,这是绍兴纺企正在逾越的一个新关口。在这场“闯关”中,绍兴纺织企业通过将劳动力和技术、管理、设计、营销以及资本的广泛结合,以一种综合效应而非单一的产能来博取新的利润。
  
  从统计局的权威数据中也能看出纺织产业转型带来的效益。今年1~3季度,全市纺织产业产值和利润同比增长3.5%和4.5%,比上半年回升1.4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在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绍兴纺织产业能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产业集群大突破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产权关系明晰的前提下,造就了绍兴民营经济体的狂飙突进,工业化以一种粗粝而显得杂乱无章的面目来到绍兴。金融危机爆发,让绍兴这种粗放的产业结构更加雪上加霜,步履维艰。

  绍兴到底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五大产业发展规划》,首次以系统性的文本明确,把现代纺织、机械电子、医药化工、节能环保和食品饮料作为绍兴的五大主导产业,从而打造出一个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块状经济 专业市场”,这种江浙一带草根经济崛起的普遍路径,也是造就今天绍兴大量产能、交易额的根基所在,并进而形成了专家们所谓的“代际锁定”依赖症。让本乡本土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方向演化,政府的适时出手,正在改变绍兴经济的自发气质,让民间经济发展欲望与政府意志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面对有限的空间、资源供应,通过产业规划,来达到经济的有序发展,可以说是绍兴经济在冬令时节的一次进补,为下一轮发展夯实基础。在遍地领带工厂的嵊州,今年新组建了两家物流企业,从而通过本地企业年采购领带原料桑蚕丝1万吨。在此基础上,嵊州正在计划打造全球真丝产业集聚地。而在此之前,桑蚕丝用量占全国十分之一的嵊州,原料一直受制于外界供应。

  从以前的“准集群”朝一个完整的产业集群方向靠拢,让绍兴在参与社会大分工中,开始获得他人难以替代的产业地位,进而极大地拓展了产业面。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产业经营中,全产业链模式是风险抵御能力最强、放大效应最好的一种。而在拥有着众多创业主体的绍兴,产业版图的轮廓清晰后,无数的工厂将围绕此而高速运转起来。

  在诸暨市店口镇,这个素以小五金闻名的工业化先行小镇上,今年一下子出现了大小10多家环保装备企业。这股新的浪潮由一批大企业揭开,而这些本地商业领袖随即通过社会化外包形式,带动了下游数百上千家配套企业围绕这个新产业而运转。今后,这一产业的爆发力由此可见一斑。

  类似店口的这种变化,在2009年的绍兴或明或暗地发生着。补上产业短板,绍兴的做法正是通俗的“木桶理论”上的说法,而它带给这个区域的,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根本性变革。

  金融危机大启示

  在绍兴经济全力抵御金融危机后,今天,当我们回望充满沟沟坎坎的这一年,这段逆水行舟的时光,不仅意味着企业只赚不亏的神话成为历史,更为绍兴今后的发展给出了众多启示:

  ——要在国际大分工下,获得一个区域良好的可持续增长,绍兴必须坚持自己的优势产业。只有坚持自己的主导产业,跻身产业、行业的领袖位置,方能转危为安、化解风险。

  ——产品需要进入大众市场。2009年起,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内需市场,这将长时间地影响企业的生存,而中国的高消费时代远未到来。

  因此基本消费,如从事衣食住行工业品制造的公司将会相对保持优势。相反,小众消费如奢侈品,因为产业空间小而不会有飞跃式发展。绍兴的《五大产业发展规划》也明确了这一点。

  ——企业要有创新性。对于绍兴企业而言,产业的真正高峰还远没有走到头。产品中有技术含量的部件生产、外观的艺术化、产业链中高价值部分的内部化、营销的国际化、品牌价值的运作和体现、生产的就地化和成本最低化、厂商关系、电子商务应用等等,这些面向现代公司转型的环节,尚待绍兴企业进一步细化。

  在绍兴商业世界成长的道路上,2009年注定将是一个记忆之年。商业面貌的深刻改变,对于产业界提出了远远超出过去时代的新的要求。一个新的未来,充满了机会和变数。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绍兴的经济将继续增长,创新活动将更加繁荣,成功与成功路上的困难也将更为频繁地发生。理解和面对这些现实,让我们更好地进入2010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打赏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xxxxxxx",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首页|找订单|找工厂|看款下单|面辅料市场|服装资讯|关于我们|联系我们|付款方式